釀酒設備釀酒的具體步驟包括,蒸煮糧食、加曲、裝缸、發酵、蒸餾、儲存這么些步驟。
熟料和生料的差別是由于操作不同而得名的,以玉米為例,熟料操作玉米釀酒需要將玉米浸泡之后煮熟,溫度下降到30多度的時候下曲,裝缸發酵之后蒸餾。生料操作則是直接將玉米粉碎,加入適量的水,同時加入適量酒曲攪拌均勻,裝缸發酵之后蒸餾。
可以看出,生料操作的優勢是:操作簡單,所需時間短節省燃料,出酒率高(按照50度來說,酒源牌生料酒曲100斤玉米出酒80斤)可以降低成本。生料釀酒的不足之處,是所釀造的白酒不易儲存,出酒口感有所欠缺。
所以釀酒的首選就是熟料釀酒,這也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工藝。為了解決雖然出酒品質好,但是出酒率不高的問題,釀酒中的糧食搭配-釀酒方法:
大家也許都想過這個問題:怎樣讓自己釀造的酒更加有特色,怎樣的酒可以賣個更好的價錢呢?其中的一種解決方法是不同糧食的搭配,利用每種糧食酒的特點來進行合理的搭配,例如大麥酒具有綿甜的特點,高粱酒具有爽口的特點,總之,不同的糧食搭配可以釀制不同檔次不同口味的優質酒。
有時候想想,釀酒其實很想是廚師做菜,完全相同的原料,在不同的師傅手里完全可以發揮出不同的境界,想起“治大國如烹小鮮”這句話,覺得釀酒也是有完全一樣的道理呀。話不多說了,下面就來和廣大的釀酒客戶探討釀酒中的糧食搭配。
釀酒中的糧食搭配主要的依據是不同的糧食酒的口味不同,特性不同,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是三糧酒和五糧酒,甚至有客戶釀制了多達十多種糧食的極品。今天只做挑選,做個介紹。
各種糧食的搭配可以規避白酒用單一糧食為原料風味單一、口感欠佳的不足,使得味覺物質比其他白酒豐富得多。釀酒中的糧食搭配重要的是掌握好不同糧食的配比量,以及根據不同糧食的特點進行或蒸或煮的工藝熟化發酵。
五糧酒常見的搭配是小麥、大米、糯米、高粱、玉米5種糧食,但是事實上,需要的原料有7種。這些原料的常用配比和處理方法如下:飯米(大米)酒米(糯米)各百分二十,黃米百分之十,小麥百分之十五,高粱百分之二十,玉米百分之十,蕎子百分之五。
大米和糯米浸泡12小時之后裝入配備的雙層節能不銹鋼蒸鍋的內側蒸熟,備用。玉米直接煮熟,其他糧食蒸透。這些糧食在蒸熟或者煮熟的時候是很有講究的,待糧食熟透之后涼至一定溫度,加入熟料高產酒曲發酵即可。發酵期間要做好管理發酵溫度和發酵時間。
釀酒設備之開發熟料高產釀酒技術的目的和意義:
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,糧價和燃料的不斷上漲,而傳統釀酒工藝復雜,勞動力消耗大,燃料成本高,時間、場地要的多,出酒率低,使之傳統釀酒成本過高,基本沒有利潤。用酒精勾兌,雖然成本低,但是,喝了會上頭,長期食用,對人們的身體具有極大的危害性,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。近年來興起的生料釀酒,雖然出酒率高,但是其口味與傳統口味相差甚遠,不容易被大眾接受。
我國有悠久的釀酒、飲酒歷史和文化,有極為廣闊的銷售市場。人們不可能不喝酒。而且是:逢年過節必喝酒、紅白喜事必喝酒、親友聚會必喝酒,業務公關必喝酒。據官方統計,目前我國每年白酒總量為900萬噸,中國酒文化幾乎熏陶的人人能喝。在以上眾多的因素下,研究出一種產量又高口味又好,又能省時,省燃料的釀酒技術及設備就成為一種必然。
不管市場競爭如何激烈,其競爭的焦點是質量和價格的競爭,而歸根到底,仍是綜合成本高低的競爭。因此,降低生產成本是競爭取勝的有效途徑,而降低生產成本的最佳途徑是改變生產工藝和生產方法,搶先采用最新的科學技術。所以熟料高產釀酒技術無疑是你最佳的選擇。